【资料图】

(梁梦莎)走古城、逛古镇、赏冬景、采米仓山茶、看云海日出、住半山星宿、漂多依河......如今,四川广元的昭化区正围绕“春季花海荡漾、夏季清新凉爽、秋季舌尖跳跃、冬季温泉养生”,加强旅游业态有效供给,变“到此一游”为“深度体验游”。

牛头山景区。(刘文龙 摄)

昭化区,被称为全蜀咽喉、川北锁玥,是一座力争把年头酿成酒、把日子过成诗的温润小城。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唤醒沉睡资源。昭化区地势平坦,自然生态优美秀丽,绿水青山格局鲜明,山水田城相互呼应,相互融合,由此催生出类型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据介绍,今年昭化区全面推进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拓展提升昭化古城旅游配套设施、大蜀道旅游景观廊道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其中,提质发展平乐-栖凤峡景区,创新推出温泉康养、休闲娱乐等产品和精心打造柏林古镇景区,推出沉浸式剧场、滨水娱乐等新业态后,如今的昭化区旅游,春可赏花、夏可尝果、秋可观叶、冬可看雪。

昭化古城。(刘文龙 摄)

不仅如此,昭化区依托柏林古镇大景区旅游建设,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游昭化、吃喝玩乐到昭化”旅游名片,擦亮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金字招牌。通过引进业主的方式,对传统古院落进行改造提升,以辜家大院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民宿声名远播,从而打造宜居、宜游的旅游氛围,让昭化镇成为游客安顿心灵、陶冶情操的理想去所。茶汤袅袅,氤氲翻腾,壶里“咕咕”作响。小啜饮上一口茶汤,看着周围蓝天与绿植相映成趣,自己也仿佛融入古代文人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里。这是昭化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真实写照,也是昭化区抓文旅、促消费、稳经济的创新举措。

截止目前,昭化镇共建成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合作认证基地1个,国家AAAA级景区1个,国家传统村落1个,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城关村正在创建天府旅游名村,各项工作的成功创建,使得昭化区在乡村旅游上开拓出新的领域,“乡村旅游+文化”促进了旅游的升级。

用好乡村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使之与当地优美生态相融合,已成为昭化区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重要途径。得天独厚的乡村资源、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态康养旅游以及一大波政策红利,推动昭化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实现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质的飞跃,昭化区旅游产业由此走上全景全时模式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接下来,昭化区将在文旅品牌创建、产业配套、旅游环境优化、市场主体培育和激活等工作上齐发力,围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业态融合、科技与创新服务等8个创新示范进行探索,形成全域旅游创新示范的“昭化样本”,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