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关键节点,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茂名市把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作为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在各区、县级市选取重要镇街节点建设了6个示范墟,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在电白区行政管辖范围内有晏镜疍家墟和沉香墟两个示范墟。

近日,茂名市召开“百千万工程”选树典型暨示范墟建设比学现场会,所到之处各具特色、亮点频闪。南方+茂名频道和《南方日报·电白视窗》推出“落实百千万工程茂名绘出示范墟”系列报道,立体式呈现示范墟建设新面貌。

10月14日,正逢周末。夜幕降临,在电白区南海街道晏镜社区塘霞村,疍家墟里暖黄色的灯光连片成带,将塘霞村的夜幕点亮,让村里多了几分璀璨。


(相关资料图)

“双节”假期已过,但疍家墟里仍有假期的余温。塘霞客厅旁,人们成双结对,围着小吃摊位挑选美食。游人慢慢聚拢而来,俚街里不时可见用相机和手机取景的游客。俚街入口处的茶餐厅新近开业,这会儿一楼大厅已坐了许多顾客。边上一间酒馆,此刻正在赶工装修。

自去年开墟以来,疍家墟累计接待游客约64万人次。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生态资源,挖掘海洋文化底蕴,围绕历史传承的冼夫人文化、俚族文化、疍家文化、渔商文化等打造而成,疍家墟催热了塘霞渔村的“美丽经济”,成为南海岛旅游产品的破圈之作。

●南方日报记者邓建青

小渔村焕发新生机

俚街是疍家墟的核心区。其大抵呈南北走向,沿街开张了美食、特产、文创等各色商铺、摊位,建筑物上随处可见红砖、木纹、稻草、贝壳等渔村元素——这是以渔为生的疍家人的标志物。

在茂名市“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中,疍家墟被赋予“打造乡村振兴渔村建设的典范”的厚望,要建设“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滨海旅游带。

2022年5月,俚街西段及年例广场开墟,让疍家墟成为“百墟千村振兴计划”首个开门迎客的样板墟。当年10月,俚街全面开业,塘霞客厅、皮鞋街、停车场等配套板块此后也陆续投用。俚街聚焦疍家文化,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年例广场侧重于展示群众文化和风俗习惯,策划演绎各类民俗文艺活动;塘霞客厅则以展现乡村振兴成果、提供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再加上以冼夫人文化为内核的有福城景区,这些要素汇聚,让疍家墟成了周边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这些仿古建筑很漂亮,围绕疍家文化而作的设计风格,又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徜徉于俚街的游客说。数据显示,自2022年5月初次开墟至今,疍家墟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64万人次。

夜深,游客回到下榻的酒店。塘霞客厅旁,有50多间客房的网酒店在“双节”期间几乎天天爆满,那山那海民宿预计元旦前开业,另一栋“一号民宿”则在加紧施工中。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疍家墟作为旅游目的地,推动了当地酒店和民宿等新业态的发展,也促使景区继续成长为更高规格的滨海旅游景区。

地域文化完成华丽转身

置身塘霞村,耳边传来了清晰的海浪声。千百年来,塘霞村依偎在晏镜岭脚下,村民世代以打鱼为生。靠海吃海,让塘霞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疍家文化。

“深入挖掘疍家文化、俚族文化和渔商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独具‘渔港风韵、渔村风情、鱼鲜风味、渔民风采’内涵的‘疍家墟’。”这是贯穿于疍家墟建设始终的设计理念。

渔网、渔船、草屋、塔楼……古代疍家气息和俚族传统文化元素在俚街随处可见,精心设计的仿古渔村建筑和现代渔村交相辉映,“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街区努力营造出热闹的墟日文化。年例广场的舞台上,如逢节假日,传承百年的咸水渔歌经常响起,沉浸式的表演将疍家人的文化风情呈现于游客眼前。

俚街西面约100米处,有一处有福城景区,这是电视剧《谯国夫人》拍摄取景地之一。有福城以谯国夫人——冼夫人文化为内核,青瓦白墙、飞檐斗拱、楼塔亭榭等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让游客忽觉穿越时空回到了隋唐。

再行远些,便是晏镜岭。这是一个绝佳的观景台。站在晏镜岭山顶俯视,东面是一处海滩,礁石丛生,浪涛击石。西面是一个月牙形的港湾——童子湾,晚霞中千舟停泊,海水泛起金黄,蔚为壮观。

这些鲜明的特色文化、地域风情,正成为疍家墟迸发的魅力火花,直击游客心底。

未来,随着南海岛开发格局的深化,第一滩、虎头山、晏镜岭、童子湾、有福城、疍家墟等景区将进一步融合互补,一个具有IP属性和文化魅力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有望形成。

乡村振兴“渔村样板”成形

从电白城区前往疍家墟,大多会经过县道X635线,这是当地人所称的“旧皮鞋街”。这条原先称不上繁忙的道路,随着疍家墟开墟,每逢节假日,拥堵现象越来越常见。

沿X635线东南方向转入塘霞村,就进入了“新皮鞋街”。不少鞋厂在这里开了体验店,店里不时传来叮叮咚咚的响声。晏镜社区副主任严金介绍,20世纪90年代中期,晏镜皮鞋厂达300多家,后渐式微。借着疍家墟建设的契机,村里建起了这条集皮鞋文化展示、皮鞋手工体验、皮鞋高端定制等一体化的“前店后厂”式特色文旅街区,也成了晏镜皮鞋业转型升级的平台。2022年,晏镜皮鞋生产厂家为32家,从业人数超过600人,年产量达200多万双,年产值超过2亿元。

一条平坦美丽的硬底化环村路串起塘霞村。“村里地势起伏较大,修建环村硬底化道路比平原村庄的难度和投入都要大好几倍!”塘霞村村民小组长林华太介绍,村里不仅圆了环村硬底化道路的梦想,四小园、雨污管网、垃圾收集站、文体设施和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随疍家墟项目同步推进,由此,村里的公共服务已产生了“质变”。

俚街一路之隔,塘霞村里数栋外立面做了统一处理的“样板间”颇为引人注目。“我们和村民签了流转协议进行统一改造,目前已经支付了20年的租赁费用。”茂名华侨城晏镜塘霞项目部总监李明介绍,这些房子未来将成为俚街民宿集群的一部分。

疍家墟项目涵盖塘霞村502户2584人,流转土地235亩。此前根据华侨城的估算,在景区的带动下,预计20年租期内可以给村集体创造3000万元以上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有望从1.7万元提高到2.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有望提高到100万元以上。根据当地数据,目前塘霞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3616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从“零”到130万元的迅速增长。

风景、文化、体验……塘霞村乡村振兴的产业链越拉越长,也让这座渔村越来越火。

记者手记

疍家墟要成为更大的舞台

大约一年半以前,疍家墟仍是规划图纸上的美丽图景。如今,疍家墟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旅游目的地。原因之一,便是其主打的身份标签——冼夫人文化、俚族文化、疍家文化、渔商文化等获得了游客的认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被加粗的地域文化,就是疍家墟的“魂”。

大众旅游时代,文旅需求日趋多元,旅游产品的定位既然坚持标准化,让游客吃好玩好住好,也要坚持差异化,让乡愁、文化、民俗成为难以复制的精神体验。

“看到了疍家文化,但缺乏互动式的体验”是部分游客的感受。疍家墟要成为更大的舞台,地域文化更应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景观、氛围、演艺等环节增加植入,增加互动和内涵。

疍家墟处于南海岛第一滩、晏镜岭和沿线海滩“两点一线”的重要节点,具备成为大晏镜岭景区门户及流量入口的潜质,但缺乏留得住人的主体项目。

通过动线引导,导入周边景区游客资源;落地滨海运动、文创展览、体验创作、露营乐园等玩乐元素,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探索海鲜美食街、摄影产业、婚庆产业等更多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营销手段。

“美丽风景”正在绘就,但“美丽经济”如何更大化,是下一阶段应该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