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3年是“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被誉为“岭南敦煌文书”的侨批,始于19世纪中叶,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等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侨批记载了海外侨胞的浓厚家国情怀与创业奋斗精神,既是怀念故乡、热爱祖国的亲情见证,也是他们艰苦奋斗、心系家国的情感浓缩。

广东江门素有“中国侨都”之称。江门侨批以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在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16万件侨批中,江门侨批文献有近5万件,现存最早的侨批即出自江门。侨批上短小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寄托。在侨批中,人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未来的祝福。这些文字,或许并不华丽,但却充满温情与真诚。侨批传递出来的情感是华侨与家人、家乡之间最真挚的牵挂。一封封发黄的纸片,是“跨越山海的家书”“穿越时空的亲情”,讲述着一段段动人往事,寄托着一片片赤子之情,记录着一代代华侨的“家国情长”。

目前定居于江门开平的归国华侨邓老先生感慨良多:侨批是一条“亲情链”,侨批按址投送,有亲属在海外的家庭多守在老房子老地址,为在海外漂泊的游子“留一盏回家的灯、留一条回家的路”。同时,侨批也是一条“诚信链”,一封封侨批辗转万里递送到侨眷手中,重信守诺贯穿在侨批运营的各个环节,体现着金融诚信、记载着家国情怀,可谓中国近现代国际金融汇兑变迁的历史缩影,同时也展现了金融行业的清廉与担当。

纸短情长,见字如面。翻阅当年的侨批,处处可见海外游子的思乡深情,既有“钱银知寄人知返,不忘父母共妻儿”“家中费用若充裕,应多为小孩学习投入”的嘱咐,又有“春节快乐,幸福美满”“中秋月圆、阖家胜意”的节日祝福,更有“思乡念家、喜国泰兴旺”“同心奋斗、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展现的是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是海外游子的中国心、中国魂。

广东省江门开平市当地银行机构,工商银行仍然保留着“侨批”服务。据工商银行江门分行相关人士介绍,随着经济发展、时代变迁,金融业已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线上业务日益普及,电汇已逐步取代实物票据,但仍有不少海外华侨选择这种带有浓厚感情的“侨批”进行汇款。翻阅今天的侨批,看到的是游子对祖国不变的感情、是连接海内外的桥梁,也看到了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坚持“金融为民”的初衷,保护百年侨批“活化石”的坚守,陪伴着海外华侨回家的路与走出去的道,守护着情归侨乡的金融服务桥梁。

据悉,为汇聚侨智、桥接海内外,近期第134届广交会期间,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传承侨批业务,立足湾区侨乡故里,结合自身跨境金融业务整合推出了“工银侨汇”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充分发挥工行集团全球布局广(4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15家境外机构,在11个国家担任人民币清算行)、外汇交易强(30多个币种、线上7×24小时报价交易)、系统自主研发、清算网络通达全球等优势,坚持跨境所向、湾区所需、工行所能,架起跨境金融桥梁便民聚客,守正创新做好侨的文章、密切境内外交流合作,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促进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