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吴平华 闫凯 吴双桂)“大家撒肥料的时候要注意距离,不能撒在儿菜的根部,这样才能确保不烧根、不烧苗……”一场秋雨过后,土地松软湿润,正是秋播秋种的好时节。近日,在安岳县长河源镇青石村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大户陈燕正组织工人为儿菜施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村民在地里务工。吴双桂 摄儿菜种植,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科学掌握好时间节点,才能不违农时。“8月19日,我们开始播了第一批种子,9月中旬移栽了第一批苗子,现在正在组织工人进行第二次施肥,后面还有除草、预防疾病等工作。”在蔬菜基地里,业主陈燕向记者说道。
据了解,以前这里是一片柠檬地,由于柠檬种植的失管,效益不高,村里对约300亩耕地进行恢复。为了发展乡村产业,该镇通过引进业主,发展起了儿菜种植。由于基础条件不够完善,镇政府经过综合考虑之后,综合利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修通了水泥道路、灌溉水渠,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推动儿菜种植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地里的儿菜主要销往江、浙、沪地区,在集中上市期间每天至少要销售8万斤鲜儿菜出去。在安岳所有的基地,年产量在120万斤以上,年均纯收入60万元左右。”陈燕介绍,儿菜种植分早、中、后期,刚种下的这批儿菜预计在12月就能集中上市,亩产在2500斤左右,单价在2块多钱一斤;中、后期种植的儿菜,产量要高很多,单价约2元一斤。整个采收期基本上有4个月时间,光靠自己的基地量不够,在长河源镇、鸳大镇还有业主帮我们种植,约有2000亩土地。
伴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用工需求的增加,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基地里解决了当地一部分人的务工。“我们每天都有四五十个人在地里面干活,工人的工资全部是日结,如果遇到要加班的话,我们都要另外算加班工资。附近的村民都很愿意来帮我们干活,很感谢他们。”陈燕说。
“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自从土地流转之后,不但增加了我们的实际收入,而且我们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每年的务工收入有近3万元,这种小日子还是可以。”在基地里,青石村6组村民袁文武面带微笑说道。
“近年来,长河源镇政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摸索乡村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业主发展蔬菜种植,不仅增加土地产出效益,还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切实提高了农户的实际收入,真正做到让蔬菜规模‘大’起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该镇副镇长侯密介绍。
为确保秋播秋种的有序推进,该镇建立了包村、包组、包户的工作机制,成立12支农技服务小分队,全方位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下拨资金14余万元对农机作业道路、农业设施进行维修维护,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70余万元等。
截至目前,长河源镇已恢复耕地2400余亩,主要种植玉米、高粱、蔬菜等农作物。今年已完成种植秋洋芋3000余亩、秋大豆1800余亩、秋红薯1800余亩、秋玉米1000余亩、再生稻2300余亩、秋菜3700余亩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