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资料图)

4月CPI、PPI同比涨幅均弱于市场预期。除了受国际大宗商品走势偏弱影响外,内生动力不强和需求仍然不足是关键因素。下一阶段,预计物价仍将保持在温和水平,这为加大政策宽松力度提供了空间。

4月CPI同比上涨0.1%,较3月回落0.6个百分点,弱于市场预期。如果排除受猪价走弱影响的食品价格,以及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拖累的能源价格,偏弱的核心CPI更值得关注。

4月核心同比涨幅持平于0.7%,仍处于历史10%分位的偏低位置,环比上涨0.1%,高于上月的0。核心CPI之所以能实现环比上涨,基本上主要靠小长假期间的出行需求带动。根据统计局数据,4月交通工具租赁费、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环比均有上涨,涨幅在4.6%-8.1%之间。

但与历史同期平均0.2%的环比涨幅相比,今年4月核心CPI的表现并不强劲。主要项目中,家庭器具、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三大耐用消费品价格均环比下降,且大幅弱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受地产景气度下降和就业压力上升影响,居住类价格连续第二个月环比零增长,弱于历史同期0.1%的平均涨幅。衣着价格环比意外下降0.1%,而从历史上看,春装上市通常会推动衣着价格环比上涨。

整体来看,核心CPI呈现出旅游需求旺盛但其他需求偏弱的特点。央行一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显示,未来三个月打算增加支出的项目中,旅游选项较上季度上升了10.7个点,大额商品仅上升了0.4个点。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国内出行人次提高,但人均消费金额下降,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仍待进一步修复。

PPI的情况大致类似。4月PPI同比跌幅扩大1.1个百分点至-3.6%,弱于市场预期,环比下降0.5%,降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PPI环比增速由零转为-0.6%,生活资料环比增速由零转为0.3%,均弱于历史均值。

分行业看,上游采掘业、原材料加工和水电燃气板块三大板块的15个子行业中,10个子行业价格环比下行,平均涨幅由3月的0.1%转为-0.7%。中游制造板块4个子行业环比涨幅由0.1%下降至-0.3%;下游制造板块11个子行业平均环比涨幅由上月的-0.1%下降至-0.3%。

一方面,4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偏弱,此前的“输入型通胀”继续向“输入型通缩”转化,另一方面,出口增速放缓,地产基建需求边际转弱,需求端对物价的掣肘进一步显现。

展望下一阶段,由于猪肉等食品价格大体稳定、输入型通缩压力可能上升、核心CPI回升偏慢,再加上下半年翘尾因素低于上半年,预计今年后半段CPI仍将保持在温和水平,全年约为1.3%左右。PPI则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及内需不足影响,二季度PPI同比涨幅或将继续回落。下半年随着翘尾因素逐渐回升以及国内经济企稳,PPI单月同比降幅有望收窄,预计全年累计同比-2.0%。

总体来看,当前物价虽未进入典型的通缩区间,但确实面临着“类通缩”压力,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度过疫情修复阶段之后面临着“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的状况。所以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已近终点,货币政策受到的外部掣肘减弱,可择机降准甚至降息,以进一步推动内需回稳。财政政策则需加大支出力度、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基建实物工作量,巩固经济复苏势头。与此同时,还应继续落实落细“两个毫不动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政策,切实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