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不到高铁票”“买了全价机票”……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长达8天,不论是从铁路还是民航机场的情况来看,出行需求皆暴增。

“临时来上海办事,没想到28日、29日回江苏常州的高铁和火车票全都没了,今年的双节只好‘滞留’在上海过了。”一名旅客告诉财联社记者。“今年火车票放票后‘秒没’,抢票难度快赶上春运了。”去哪儿相关负责人介绍。


(资料图片)

近年来最热十一假期

大部分受访者不打算玩过8天

据每经网,日前,百度地图发布的《2023年十一假期出行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测,今年十一人口迁徙热度将成为近年最高。数据显示,2023年十一假期人口迁徙预计总量较2022年涨幅超过200%,全民出行热情恢复显著。

受“双节”合并的影响,迁徙大军的出行“号角”已经提前吹响。报告预测,由于部分人“拼假”出行,全国迁徙热度会在9月27日提前上扬,并在9月29日假期第一天、也是中秋节当天升至最高点。相较于2022年,今年十一人口迁徙趋势呈现出总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报告显示,全国高速拥堵峰值预计在中秋节当天9月29日上午10:00-11:00期间出现。十一假期全国高速整体拥堵程度较去年上涨或超90%,创下近年同期最高。而假期第四天开始,预计返程车流增多,10月2日、10月3日将出现返程的全国高速拥堵高峰。

来自国铁集团的统计数据,此次小长假热度非常,或将迎来全民出游时代。94.9%的受访对象假期出游意愿为非常强烈或比较强烈,较此前监测的“五一”出游意愿比例(97.3%)略有下降。

本次假期有8天,但从调研数据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并不打算将全部假期用于出游。近三成受访者计划出游天数为5天;两成以上受访对象计划出游天数为4天;出游天数达7天及以上的受访对象仅为13.5%。

多条航线只剩全价票可以抢

燃油附加费5日起又要涨

据财联社报道,来自北京的旅客表示,要回家探亲,但又一直抢不到高铁票,只好买了28日北京飞兰州的全价机票,而且早几天看时,28日晚的航班就已经都是全价票了,甚至(有航班)只有公务舱在售。“29日还有部分非全价票。整体感觉今明的机票价格是最贵的。”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9月26日时看到9月29日出发的北京-三亚、上海-长沙,上海-昆明等多条航线,经济舱机票价格也已升至全价,北京-大理9月29日航线经济舱已售罄,9月30日仅剩全价公务舱。

从票价数据来看,航班管家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今年中秋国庆节国内机票订单环比今年五一增长1.2倍;国内机票(经济舱)均价1078元,同比增长四成以上,相比2019年国庆增长一成以上。

“中秋国庆假期是旅客出游的黄金时段,民航出行需求旺盛,根据预测,今年中秋国庆游热度可以说会只增不减。”航旅纵横行业发展总监赵楠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9月28日,澎湃新闻从包括飞猪等多家OTA平台获悉,其收到部分航司通知,自2023年10月5日(出票日期)起,成人旅客: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每位旅客收取70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旅客收取130元燃油附加费。

此次调整为2023年以来燃油附加费的第三次上涨,较上月涨了10/20元,已超去年年底的60/120元。10月国庆假期有出游需求的旅客,在10月5日前订票可节省10/20元。

泰山前5天夜间门票已约满

多地预测:游客量远超2019年同期

据闪电新闻,9月28日上午,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泰山景区中秋国庆假日工作温馨提示》,介绍泰山景区中秋、国庆假日旅游服务工作有关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目前,假期前五天(9月29日至10月3日)夜间时段的门票预约已满,请及早实名预约其他时段的门票(包括持年卡及政策性优惠免票人员等)。泰山景区提醒游客科学设置心理预期,提前做好宾馆预订(山顶区域11家宾馆营业,共381个房间、960个床位)、出行攻略,多方获取恶劣天气、暂停售票、分流疏导等预警预报信息。

据澎湃新闻,9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文化旅游供给和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根据在线平台预定预测数据,“双节”假日,北京为热度最高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预计全市接待游客128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0.8%,比2019年同期增长21.9%。景区接待总量将远超2019年总体水平,预计10月1日-3日为景区接待游客高峰期,每天超过320万人次,接待高峰日为10月2日将达到340万人次。

此外,辽宁大连日前召开的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中秋国庆假期,全市预计接待游客约670万人次,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约1.8倍,将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约1.6倍。

辽宁锦州市文旅广电局介绍,根据对公路、铁路出行数据的分析,结合“五一”假期锦州火热的旅游数据,预计“双节”假期,锦州接待游客量将接近300万,同比增长280%,再创历史新高。

编辑|王月龙 杜恒峰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每经网、财联社、澎湃新闻、闪电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