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劳烦您点击一下“关注”,以便您更好的参与分享和讨论,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相关资料图)
文|不知名哲学家
编辑|不知名哲学家
前言
印度政府拒绝比亚迪在印度的投资,10亿的工厂说关就关,两年内只在印度卖出去1960辆车,却要给印度交6360万税款
印度的丑恶嘴脸让人难受,就差把:我既要你们的钱,也要你们的技术,写在脸上了
但是这一次比亚迪并没有轻易的妥协,可能是因为“前辈”们的前车之鉴,比亚迪狠狠的给了印度“一刀”,让他们认清楚如果继续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印度想“黑吃黑”
比亚迪强力反击
前一段时间有报道说,比亚迪一直在和印度一家名叫Megha的公司商量合作得得事情,比亚迪准备投资10亿美元,在印度建设工厂生产电动车和动力电池
比亚迪只负责出技术,对方负责全部的资金,到时候每年或许能够生产10000到15000辆电动车汽车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企业都为比亚迪捏了一把汗,毕竟投资“坟场”的印度,一直都是各大企业想碰却不敢涉及的地方,因为前辈们的前车之鉴实在是太多了
那么多“血淋淋”的教训,让大家都生出防备之心,印度这次之所以要拒绝比亚迪在印度投资建厂,是有迹可循的
在这之前,印度想要购买比亚迪1000台电动大巴,产品全部做好之后,比亚迪留了一手,要求印度全额付款之后,自己才会把大巴车给他们,并且比亚迪还不要卢比只要人民币
本想“黑吃黑”的印度,被比亚迪的这一手弄蒙了,想白嫖这次遇到对手了吧,本身就理亏的印度,只能乖乖的掏钱买车
但是“小心眼”的印度,怎么会就这样让事情过去呢,他应该已经偷偷的记到小本上,准备找合适的时候反击回去
以前印度就经常以自己国家的人口红利,来引诱各个国外企业来到印度进行投资,用它们的市场换取企业的技术,然后帮自己解决就业问题和税收问题
这一招屡试不爽,因为印度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市场空白也太多了,哪家企业不想要利用印度的空白市场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呢,于是一个又一个的大厂来到印度,斥巨资建厂
可是谁能想到,最后不光是利润全部留在了印度,资产,产业链,有的连工厂都“上缴”给了印度的政府
这次比亚迪让他们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印度这次还准备用老套路,引诱比亚迪上当
可是比亚迪也是一个“聪明人”,那么多的惨痛的例子摆在眼前,自己要是不上心,就只能活该被骗了
在印度再次出老招式得得时候,比亚迪根本不上钩,并且要求在印度建厂必须采用合资的形式,就是和印度基建的龙头老大合作建设厂房,价值10以美元,计划每年能生产出来1万到1.5万的电动汽车
这个计划的关键点就在于“合资”!并且10亿美元大头有印度企业出,比亚迪基本上只提供技术,
这就意味着,要是工厂建好之后,赚钱了比亚迪可以分一分,不赚钱的话,比亚迪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如果印度的政府想用对待小米那一招对待自己,冻结工厂的资金或者开出“天价罚单”,比亚迪也不用担心,毕竟大部分的钱都是印度企业在负责
而且比亚迪想的最周全的就是,如果印度政府想要拿捏自己,自己也不担心,毕竟投资少,想要撤退随时可以卷铺盖走人
比亚迪主动出击
印度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面咽下去
本来这一次比亚迪来印度建工厂,已经和自己的合作企业Megha商量好了,对方也同意了比亚迪的要求,但印度的政府非要来横插一脚
当时比亚迪和Megha谈合作的时候,按照印度的相关规定,印度的官员是必须在现场的
一开始印度听到比亚迪要来自己的地盘建工厂本来还挺开心,又一个“肥羊”可以“割羊毛”了,但是听到比亚迪只准备出技术剩下的啥都不管,印度政府不愿意了,所以拒绝了比亚迪来印度投资
比亚迪应该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当初选择在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就不会投入自己的核心以及最新的技术,毕竟在印度它们的新能源市场才是刚刚起步得得状态
所以比亚迪用自己三四年前的技术也行,但是印度直接拒绝了这次的投资,那比亚迪直接扭脸走人,索性不在执着于印度的市场,在越南建立了零部件的工厂,在泰国建立了整车的工厂,直接放弃印度
印度为何要执意“打压”比亚迪?
印度自己在新能源的市场只是刚刚起步,为何要打压想要进入它们国家制造电动汽车的比亚迪呢?
表面上看似印度政府只是为了“报复”回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想要进入印度新能源市场的大概有有两个比较大的企业,一个是比亚迪一个就是特斯拉
毕竟现在各个国家的新能源发展的都比较快,比如我们国家,五菱宏光,欧拉好猫,小鹏等等做电动汽车的品牌遍地开花,在这里它们的竞争力并不强
但是印度就不一样了,不仅市场是空白的,人工还便宜,作为仅次于中国和老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不管是谁来投资,都印度来说都是利大于弊
印度拒绝比亚迪不仅仅是因为比亚迪想要只出技术不投资,也可能是想着先拒绝在谈条件,就是因为比亚迪的野心很大,印度正是利用这一点
让比亚迪觉得,如果自己不后退一步,那么印度就会将市场更加倾向于特斯拉,相对的,印度应该也会把这一招用在特斯拉的身上,这样一来,两方相争,印度就可以坐得渔翁之利
那么印度为何敢这么“猖狂”呢,因为他的背后是电动车及低的渗透率和潜在的庞大消费群体,如果真的能够占领印度的电动汽车市场,那么给企业带来的盈利是无法想象的
而且印度也深知,特斯拉和比亚迪都在紧紧的盯着自己的市场,谁先进入谁就会先对方一步发展壮大
将这些都想的明明白白的印度,才敢对着比亚迪“狮子大开口”
印度市场是很大,潜在的用户也很多,但是它更像是捕兽器上的美食,一边引诱着猎物上钩,一边准备在背后给你致命的一击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只要在印度投资建筑工厂,印度就会利用各种借口和法律的漏洞,狠狠的敲诈一笔,然后在拿走对方的核心技术,成功的逼的对方让步后,在拿走对方得到产业链和工厂,自己取而代之
印度这所以会被这么多的投资者防备,全是因为它们以前种下的“恶果”
印度“黑历史”
给全球敲响警钟
印度的“黑历史”可真的是数不胜数,一开始的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拿下印度这个空白市场,主动投资印度,一开始印度的政府非常的欢迎它们,可口可乐也得到不少的鼓励和支持
但是随着它们工厂建好,企业开始盈利的时候,印度开始“找事”了,要求它们公开自己的可乐配方,遭到拒绝之后,用“饮料中含有农药”的借口开始陷害可口可乐
最终纠缠良久没有结果,可口可乐只能认栽,交了天价的罚款,自认倒霉
还有韩国的浦项钢铁,一开始也是看重了印度的空白市场,刚刚把钱投入进去,就遇到了印度的审批,光是这一串环节下来,就耗费了5年的时间
好不容易解决了,合同到期了,只能再次从头再来一遍,一共耗费了12年的时间,不仅钢铁没有开采出来,罚款倒是交出去了一大堆,最后韩国浦项钢铁只能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国家
还有我们的小米,小米进入印度的市场已经有10年了,但是小米的利润从来没有超过5亿,去年印度财政部更是对小米开出了一张5.6亿的税单,
再加上之前已经被冻结的555.1亿卢比,小米面临的可是53亿人民币的天价罚款,如果交齐这些罚款,可以说小米在印度这10年全是白干
不光是小米,中国其他手机企业在印度都“不好过”,vivo被冻结了46.5亿卢比,相当于人民币3.9亿,而且印度还将矛头只想了oppo,要求对方缴纳439亿卢比的税款
劣迹斑斑的印度,现在已经很难在赢得我们国家企业的信任了,富士康已经退出了印度,还有消息称,就连迪士尼也在找能够接手的人,看来它们也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结语
印度现在的样子全部都是因为,莫迪政府决策上的失误,如果不是坚持自己的“强盗”行为,积极的鼓励外来的投资,相信印度靠着自己强大的市场和庞大的潜在消费者群体,一定能够发展迅速,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局面
希望印度可以早日的“清醒”过来,想明白自己将来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不要在这样的“坑”每一个来它们国家投资的企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