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批准发布了《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包括通则、养老机构、大型商业综合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和密室逃脱类场所5部分。该系列标准填补了北京市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技术空白,将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养老机构  重点关注行动不便老年人疏散逃生

受老年人生理机能因素影响,养老机构失能、行动不便老年人应急疏散逃生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第2部分:养老机构》要求建立失能老人火灾营救、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修订、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系列专项管理制度,明确失能老年人营救人员、措施,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科学有效帮助行动不便老年人快速疏散逃生。


(资料图)

此外,调研发现,养老机构内负责防火巡查的人员对具体的巡查内容不明确,各项巡查、检查不能有效落实到位,加之养老机构属于人员密集场所,考虑到发生火情后,日间与夜间疏散条件以及人员状态的不同,该规范明确了养老机构防火巡查的频次:应每4小时组织开展1次防火巡查,夜间防火巡查每2小时组织开展1次。

大型商业综合体  明确消防工作管理委员会职责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第4部分:大型商业综合体》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应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二是应建立运营管理团队、技术管理团队和应急处置团队;三是多产权、多管理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应成立消防工作管理委员会。

其中,关于“消防工作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是北京市首次提出。消防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履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职责:一是定期组织召开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协商开展公共区域消防安全、共用消防设施管理工作;三是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的联合消防检查。

设置消防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目的是加强多产权、管理单位间的沟通联系,促进其共同明确、共同履行消防职责,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管理问题,保障消防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此外,该规范还对运营管理团队、技术管理团队和应急处置团队的人员数量、构成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

轨道交通施工现场  地下不应设置用于蓄电设备的充电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源驱动的动力装置已成为规模化。如现场使用的电动三轮车、电动叉车、电动仓储车、电动牵引车、电动平板车、电动升降车、电动装载机(挖掘机)等已十分普及。

鉴于目前市场蓄电设备质量良莠不齐和地下施工区域潮湿、通风不良、人员疏散等问题,《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第5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作了推荐性规范:地下施工区域不应设置用于蓄电设备的充电设施。目的是引起施工现场各相关单位的强烈关注,进一步督促施工单位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采用诸如能方便拆卸、安全高效电池模块的蓄电设备,加快淘汰落后、安全性欠佳的传统蓄电设备,减少地下蓄电设备因充电带来的火灾威胁。

密室逃脱类场所  疏散逃生时一键开启所有房间门

场控室是设有广播及监控设备,用于对每个主题和房间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并能随时进行语音对讲的专门处所,是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应急处置的核心区域,因此,《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第6部分:密室逃脱类场所》对其规定了一些特殊要求。

场控室不应与充电间、化妆间、办公用房、道具间、员工休息区等共用;营业期间场控室应安排专人值守;场控室应对场所内每个房间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并能随时语音对讲;场控室应至少每日测试一次一键开启所有房间门、一键停止所有游戏功能。

在应急疏散时,场控室值班人员应停止场所内所有游戏,播放应急广播;场控室值班人员应一键开启所有房间门,打开应急照明设施;每个楼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应安排疏散引导员;场控室值班人员应使用消防广播和视频监控系统,角色扮演工作人员配合自防自救组织引导人员安全疏散。(总台记者 陈宝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