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今天(3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指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来看具体分析。
2月份,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市场供应充足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同比涨幅回落。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0.5%。食品中,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加之天气转暖供给充足,大部分鲜活食品价格均有所下降,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1.4%和4.4%,占CPI总降幅五成多;非食品价格中,大部分服务价格节后出现季节性回落,其中,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降幅较多。
从同比看,CPI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春节错月,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其中,薯类、鲜果、鸡蛋和猪肉等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均有明显收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 郭丽岩:2月份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主要原因还是一个春节错月效应的影响,像是一些鲜活农副产品的价格,包括一些出行相关的价格有一个季节性回落的过程,那么今年开年以来CPI的这种平稳运行,也为推动整个宏观经济整体好转创造了稳定的物价环境。
2月份,工业企业生产恢复加快,市场需求有所改善。
从同比看,PPI下降1.4%,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受上年同期石油等行业对比基数走高影响。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下降的有17个,比上月增加2个。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4%转为持平。其中,输入性因素推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行,金属相关行业市场预期向好,需求有所恢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有所上涨;煤炭生产稳定,加之气温回升,采暖用煤需求减少,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