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1日电 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从“搭框架”向“塑功能”跃升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胡洁菲
开发者联盟成员扩展到64家、挂牌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签约3个跨域一体化合作项目……近日举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一系列举措意味着,示范区正从“形态开发”迈向“功能开发”。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胡洁菲摄
——“朋友圈”扩大。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开发者联盟为经营主体参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共治的创新平台。联盟自2020年成立以来,朋友圈持续扩大,近期新增13家成员单位,总数达64家。其中既有央企和地方国企,又有外企和民企。
“示范区建设是一件难事,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把这个事做好,需要匹配相应的创新机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在示范区建设中,开发者联盟成员扮演了两个重要角色:创新的“头雁”和“挑剔”的用户。
比如最早加入开发者联盟的华为公司,在示范区内布局了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华为(吴江)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等创新型机构。同时,华为在示范区内的一系列投资,也考验着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成效,帮助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
章堰村旧墙里“长出”新墙。新华社记者胡洁菲 摄
——“能量场”增强。每逢周末,常有一群身着汉服的姑娘站在古桥桥头,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如今,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的章堰村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有力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章堰村的蝶变既是自身谋变的结果,也是受益于一体化发展红利的溢出。重固镇副镇长朱键说,章堰古村落的规划离不开开发者联盟成员同济大学的助力,重固镇与同济大学等成立共创委员会,保障古村落开发“形神兼备”。
这就是开发者联盟的平台效应:不仅扩大了各自的“朋友圈”,更构建了示范区发展的“能量场”。
作为开发者联盟新任轮值执行长单位,央企三峡集团深度参与了示范区建设,比如对江苏吴江“水管家”项目投资30亿元,参与示范区蓝环一期二期工程出资20.8亿元。“三峡集团将充分发挥‘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的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资源。”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说。
——“功能导入”加快。在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的“蓝色珠链”湖畔,连片的新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正在建设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
华为上海副总经理房思哲表示,作为示范区重点项目,总投资上百亿元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2022年末8个组团全部实现结构封顶,项目整体预计在2024年6月竣工,并具备运营条件。
今年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示范区规划、建设和空间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在顶层规划落地的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功能导入”逐步进入“快车道”。
为“功能导入”提供更多载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月31日揭牌成立。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示范区高新区占地面积19.54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绿色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绿色科创服务两大特色产业。
“示范区建设已走过3年多历程,有前3年的夯基垒台搭建框架,正进入立柱架梁塑造功能的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顾军说,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加入,共同下好示范区这步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