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纪宁(《湖南社会科学》主编)
40年前,在发展路径的问题上,泰国曾开展过一场全国性大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我们没有煤,没有铁,没有办法搞重工业,即使有,我们也不能走他国的路。”如有的国家“出大力、流大汗”生产一吨煤、一吨铁,还不如其他先进国家穿白大褂在显微镜下生产一小片芯片赚钱。正是因为形成共识,泰国人集中精力大力发展电子产业,才最终成为了亚洲第五“小龙”。
【资料图】
三湘四水,人杰地灵,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人在各方面都展露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如在计算机、互联网领域,湖南人曾创造了多个第一,涌现出了“微信之父”张小龙、字节跳动张一鸣、快手创始人宿华、“U盘之父”邓国顺等优秀人才,然而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却没有在湖南这片家乡的热土创业发展,为什么?
我省每年申请的专利有近十万项,但大多数专利申请成功后却被束之高阁,没有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什么?
我省拥有不少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但双一流产生的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什么?
那么多为什么,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在人才评价、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上出了些问题。我们的科研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行政管理模式,搞科研的不搞管理,搞管理的不是科研人员出身,管理人员以外行管理内行居多;我们的人才和成果评价,很大程度上以论文、著作和成果评奖为主,重成果而轻实效,没有在成果应用上下狠功夫。
我们倡导产学研一体化,但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真正的领军科技人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致使我省至今还难以成长出依托高校加快成果转化的大型高科技上市公司,难以出现如科大讯飞、华工科技等营收几十亿上百亿的高科技企业。而毗邻的安徽、湖北却凭借高科技上市公司迅速实现了更广泛更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我省依托高校的创新型企业,目前还远远达不到异军突起的程度。
面对差距,我们要大刀阔斧改革现有科技管理体制,向科技要生产力,让科技为湖南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牵一发动全身,促进湖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我们要改革科研管理体制,要让那些有职称、懂科研发展规律和成果转化规律的优秀人才来主导课题管理、成果评奖和政策制定,让政策指挥棒引导优秀人才出真正优秀的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并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能让政策指挥棒引导科研人员瞎折腾,生产中看不中用的成果,损耗科研人员的精力和智慧。
我们要改革成果转化机制,要让真正优秀的人才不需要论文、著作,只需要凭实绩、凭成果创造出的生产力就能拿到高职称、高待遇;要鼓励科研人员在身份、工作岗位不变的情况下以自身研究的高科技成果创业或占有一定股份;要为科研人员搞科研大开方便之门,不能因科研人员搞的是自己的成果就对科研人员使用公家的设备、实验器材处处使绊子、设障碍、搞刁难,更不能眼红嫉妒科研人员的高收入、高待遇。
我们要出台成果转化保护政策,要对转化高科技成果的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必要时可设置政府基金或引导社会资金参股控股科研人员创办的高科技企业,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要优化创业环境,挂牌保护创新企业,不能将高科技企业变成谁都可以吃一口的“唐僧肉”,从中攫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要切实将国家各种优惠政策落实落地于高科技企业,推动科研成果真正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湘江北去,百舸争流。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创新活力,向科技要生产力、要经济效益,为“三高四新”谋划好一幅绚丽的科技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