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马宏霞)
昌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光军、李淑华夫妻二人40余载坚守初心,继承发扬民间传统花灯制作技艺,做好“守艺人”,让这项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走进中华碧玉园非遗花灯制作技艺传承培训基地,周光军和妻子李淑华像往常一样,埋头研究走马灯的制作技艺。走马灯是灯笼的一种,在灯内点上蜡烛,蜡烛产生的热力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周光军制作的走马灯略有不同,他用绘画代替剪纸,工艺更为复杂,制作一个高1.2米的走马灯,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周光军说:“走马灯最核心的是它的信子,这个难度就是要让走马灯走起来,一走起来给人感觉它是一个活灯,看起来比较热闹,大家都觉得比较欢乐。”
1982年,借助玛纳斯县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的“东风”,周光军与李淑华共同参加了培训,两人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共同钻研花灯的制作技艺。多年来,每逢节庆活动,都少不了他们制作的花灯,造型各异,美轮美奂的花灯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
李淑华说:“花灯的整个框架设计出来了以后,搭配颜色、做装饰都是我来做,然后要设计灯笼上的灯光,周老师就开始精心策划,一盏灯上面差不多需要四层灯,有主灯,还有发光的装饰灯,他既要定制灯的控制器,又要写又要画,我感受到他非常敬业,对花灯制作工艺这方面特别执着,天天在研究。今后,我会继续支持周老师,我们一起把花灯做好、传承好。”
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光军、李淑华夫妻二人展示花灯。 马宏霞 摄
为了将这项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周光军和李淑华还成立了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年轻的“守艺人”,并经常邀请同行研究探讨,提高技艺。
工艺美术爱好者柴忠民说:“我觉得他们俩在花灯的设计、制作、材料、工艺过程方面有很大的创新,在原有传统花灯工艺的基础上,借用很多现代新材料,结合现代的文化和审美,做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花灯,我觉得花灯这项技艺必须传承下去,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根。”
40多年的创作生涯,让周光军和李淑华对传统花灯有了特殊的感情。如今,他和妻子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花灯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让非遗花灯变成游客可以带走的礼物,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周光军说:“我今年65岁了,我想在不忘记花灯古老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把这项技艺更好地发展下去,这份执着和信心是不会变的,我会继续做下去,有学徒的话,我也会继续带,免费传授技艺,不能把前人留下的这项传统艺术丢掉,让花灯这项技艺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