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4月16日6时,倪永新睁开惺忪睡眼,起身来到隔壁,推开生产鸡舍的大门,寂静瞬间被一束灯光打破,1万羽良凤麻花鸡被唤醒,开始了一天的产蛋“工作”。

“看,这些鸡的吃喝拉撒,都是它在管,有异常会自动报警。”倪永新指着墙上的智能控制箱说,它记录着鸡舍内的光照温度、饲料投喂、粪便收集等数据情况,良凤麻花鸡过着“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


(资料图)

倪永新是奇台县永兴种鸡场的一名饲养员,他和妻子一起管理着1个鸡舍的良凤麻花父母代种鸡,他告诉记者:“我们平时就是操作设备、捡捡鸡蛋、打扫鸡舍、消毒防疫,工作比较轻松。”

在生产鸡舍隔壁的育雏圈舍里,鸡苗孵化技术员唐建琴也在忙碌着。她将一筐筐小鸡仔搬进新“家”,这些刚刚孵化的小鸡仔在这里生活21天后将“入住”全疆各地的肉鸡养殖小区。

奇台县永兴种鸡场是自治区级父母代种鸡场,占地30亩,拥有5栋共5000多平方米的鸡舍,已有19年历史,主产品种“小屯”牌良凤麻花鸡声名远播。目前,该鸡场存栏种鸡2.5万套,年孵化500万羽鸡苗、产生300吨鲜鸡粪,年产值达3000万元。

4月16日,奇台县永兴种鸡场的饲养员在查看鸡蛋产出情况。 记者 马菲阳 摄

记者走进奇台县永兴种鸡场,没有看到想象中的脏和乱,一眼望去,有整齐的厂房、清洁的小院,智能化养鸡场景彻底颠覆了传统养鸡模式。

奇台县永兴种鸡场场长姚文打开办公室里的监控大屏,科技感扑面而来:4层鸡舍的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数据清晰呈现,智能给料系统迅速填满料槽,鸡粪被机器自动清理并烘干制成环保有机肥……

“饲养员每天汇总喂料、饮水、产蛋、伤亡等情况,这些数值一般是稳定的。一旦某个数值出现偏差,我们就要马上去实地查看并解决问题。”姚文算了算,每栋鸡舍一次可养8000至1万羽鸡,除去中间的空笼消毒时间,全年可养两批,共约6万只良凤麻花鸡,仅需9名工人进行管理。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这与奇台县永兴种鸡场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传统养殖方式虽然投入小、门槛低,但存在人员密集度高、劳动强度大、疫病防控难等缺点,还伴随着粪污处理等问题。“智慧”养鸡、生态“赋能”,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姚文认为,智慧化养殖鼓了钱袋子,不能忘了生态保护,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绿色农业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过去,由于观念不足,技术不到位,奇台县永兴种鸡场在鸡粪处理上采用堆粪场自然发酵的土办法。“2017年,我们投入百万元购置无害化有机肥处理设备,鸡粪经过脱水、发酵、生物除臭等一系列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了果蔬种植大户争抢的‘香饽饽’。”姚文说,奇台县永兴种鸡场日产鸡粪5吨至10吨,每年生产300吨纯鸡粪有机颗粒肥料,按每吨1600元出售,年产值可达48万元。

让养殖赚上“生态钱”,奇台县永兴种鸡场的养殖模式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如今,姚文还吸纳周边乡镇的20余名村民就业,根据工种不同,每人每月能收入3000元至6000元。

“在家门口上班,有车接送、提供免费午餐,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家住奇台县西北湾镇的康建琴说,她在奇台县永兴种鸡场已工作了18年。

智能化养殖“养”出了一条致富路,也让姚文有了新的打算。“我们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继续发展订单养殖,强化品牌建设,开拓疆内市场,探索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打造选育鸡苗、孵化雏鸡、屠宰分割、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企业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开辟养殖产业新‘鸡’遇!”姚文满怀信心地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