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张军剑 张琴 王涛)今年53岁的田恒新是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多年来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了奶牛养殖事业,在当地他的奶牛养殖事业做得红红火火,年产值达到近千万元。近日,笔者走进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奶牛养殖基地,探访田恒新奶牛养殖致富的秘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2008年成立,经过快速发展奶牛存栏量从最初的80多头现在已经达到了600头。田恒新向笔者介绍合作社养殖的多为荷斯坦奶牛,这个品种的奶牛以产奶量高、适应性广而著称。“为了保证奶牛产奶质量,在饲料方面,我们要求饲料干物质达到30%,淀粉含量达到30%,符合奶牛所需的营养指标。在育种方面,我们选择优质的冻精改良牛的品种。目前我们一头奶牛平均日产奶35公斤。”
提及奶牛养殖致富的秘诀,田恒新笑着说:“贵在坚持。从事奶牛养殖事业我也同样经历了很多坎坷和波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合作社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短缺。“那时牛奶市场价格低,我们饲养牛成本过高、牛奶产量低,资金周转不开,就选择卖掉了一部分牛回笼资金。从2012年开始,合作社就开始跨步往前走了,那时呼图壁县大力推进良种工程助力畜牧业提质增效,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合作社挤奶厅、圈舍的建设,引进先进机械设备,让我的奶牛养殖事业有了起色,这一切多亏了政府的支持与帮扶。”回忆起合作社成立之初的艰难开端,田恒新感慨万分。
在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奶牛养殖基地,饲养员正在喂牛。 王涛 摄
置身于合作社现代化的挤奶厅里,笔者见识到了现代化奶牛养殖的科技含量。每个计量表上每头牛的排乳速度、产奶量、挤奶用时等信息一目了然,产出的新鲜牛奶直接装进密闭的牛奶罐。
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奶牛养殖基地科技场长王志先告诉笔者,合作社同蒙牛乳业签订了鲜奶供应合同,按照蒙牛乳业的鲜奶供应质量要求,产奶全程进行质量监控,每天挤出来的牛奶在装车前要进行多项指标检测。“牛奶挤出来以后检测的是酒精阳性乳,主要看它有没有发酸,制冷过程有没有受到影响。装车前、送到指定地点后对方都要检测,如果牛奶出现任何一点问题都不能装车。”王志先说。
在蒙牛乳业的高标准严要求下,联丰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奶牛养殖从饲养管理、卫生制度等方面领先于行业其他厂家。田恒新说:“蒙牛乳业要求比较高,牛奶以质论价,质量好了给好价钱,不达标就不要了,因此我们合作社生产的牛奶各项质量标准远高于国家标准。”
田恒新用一串数字向笔者介绍牛奶质量:“我们鲜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达到3.3%左右,脂肪含量达到3.7%至4.0%,所以牛奶的口感特别好。”
生产的牛奶质量过硬得益于合作社的科学养殖。在人才配备上,合作社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并培育自己的配种员。
王志先2018年3月份进厂,如今已经从兽医岗位转型到管理岗位,他说:“我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现在我带了一个兽医和一名配种员,三个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作社的养殖技术业务。”
笔者看到合作社里每一头牛都有一个耳标,王志先介绍说:“这相当于它们自己的身份证,每个牛都有档案,生下来以后耳朵上标有编号。从它的档案户口里可以查到它上面三代的资料信息,比如它的母亲、父亲以及父亲的父亲,通过这个身份信息查询系统,每年挑选冻精的时候就能知道牛的谱系,避免奶牛近亲繁殖。”随即他指着一头牛说:“这头牛是我们牛场里面一个特殊的品种,它是黑白花和西门塔尔的杂交品种,这头牛既有产肉的能力又有产奶的能力,效益很高。”
前几年受疫情影响奶牛养殖业处于低谷期,特别是对于散养奶牛的养殖户冲击更大。针对这种情况,田恒新创新推行了“以奶换肉、以奶促肉”养殖新模式。田恒新说:“当时牛奶市场价格特别低,很多养殖户家中都有过剩牛奶,也卖不到好价钱。农户的一头成年母牛生下牛犊以后,牛奶日产量最少在10公斤左右,一头小牛一天最多能消耗6公斤牛奶,剩余的牛奶没地方卖,我们提倡农户用牛奶置换合作社的公牛犊,帮助农户增收。”
合作社将每年生产的公牛犊以低于市场价格的10%卖给周边农户,农户用母牛生产的奶饲养公牛犊,通过2个月的哺乳、4个月的饲草喂养后就可以进行出售,此时一只牛犊可以卖到6000元左右,通过这种模式,农户可以挣3000元左右,实现增收。
大丰镇联丰村村民木合依提·艾买提汗说:“多余的牛奶卖不掉,我就从合作社买了几只公牛犊,牛犊养到5个月大,就可以卖掉,一头牛犊可以挣3000元,多余的牛奶也没有浪费,我觉得这个办法非常好。”
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按照规模化、标准化要求,运用品种改良、胚胎移植、TMR日粮制作、奶牛智能化管理等技术,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目前,合作社存栏600头牛,年收入达1200万元,奶牛单产达到12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