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青年人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在河北省曲周县,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常年住在农村小院里,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这4个皮肤晒得黝黑的“新农人”是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师生。眼下,正是秋收时节,他们正在地里对2023年承包的1000亩玉米进行产量测算。

中国农业大学跟曲周县结缘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一批农业科学家在曲周县成立实验站“改土治碱”,将28万亩“盐碱窝”变成“米粮川”。2009年起,中国农业大学跟曲周县合作创新“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一批批农业专业的研究生来到田间地头,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叶松林和郝展宏都曾在曲周“科技小院”驻扎两年。2021年,他们俩跟来曲周开展科学研究的博士后蔡东玉以及博士冯小杰合作开展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与资源高效技术研究,并向当地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

说干就干,2022年5月,4个年轻人自筹资金,承包了附近村集体的100多亩地开始试验,将卫星导航精细播种、无人机巡查玉米长势、在地里安装传感器随时监测土壤水分等新技术都应用在实践中。

为了降低成本,4个小伙子精打细算每一项农业投入,还考取了农机驾驶证,能熟练驾驶激光平地机、深旋机、喷灌机、播种机等各种农用机械。一年下来,100亩地取得了不错的收成,并且节省肥料20%、节水30%。

试验田增产增收,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向他们请教新技术。这4个年轻人又把目光投向农村农业更遥远的未来,探索如何在增产增收的同时节约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需要更大范围的试验数据。

2023年5月,他们又承包了附近村子的1000亩地开展更大规模的试验。冯小杰是研究土壤的博士生,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提取土壤样品,随时监测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的影响。

如今,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建有1个实验站、15个科技小院。先后有100多名研究生接续在这里,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他们在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脚踏实地在广袤的田野里扎根成长,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