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央视网消息: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如果能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就能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更加稳固的保障。

我国的盐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中北部、西北、滨海和华北五大区域,它们的盐碱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从分布省份来看,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吉林、宁夏、内蒙古、河北、新疆、江苏等18个省、市和自治区。2023年以来,各地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展开盐碱地的综合开发利用。  秋日水稻丰收季 盐碱地养大螃蟹总台记者 张傲然:每年这个时候,这处家庭农场的稻田里都会非常热闹。虽然说距离水稻收获还有几天时间,但是田中的河蟹已经非常肥美。

水稻可以为螃蟹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隐蔽的场所能够帮助它们躲避敌害生物。同时,这些螃蟹以水中的动植物为食,可以清除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可以说水稻与螃蟹就是一对完美的“黄金搭档”。

以前,农场还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这种土壤的ph值在10以上,农作物很难正常生长。当地通过向田中施入改良剂,不断泡田洗田,逐渐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而这些螃蟹也为盐碱地的改良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截至目前,吉林省共改良盐碱地近210万亩。改良的当年,水稻平均亩产能够达到300公斤以上,为粮食的稳产增产作出贡献。  技术控盐 盐碱地变身大粮仓江苏南通通过因地制宜修复、利用,盐碱地上生产出来的生态米、菜籽油等深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行走在南通通州湾的拦海大堤上,一边是碧波万顷的大海,而另一边就是绿意盎然的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这里的海水稻再过20天就可以收割了。眼下,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预测产。

放眼望去,滩涂飘出稻花香,盐碱地变成大粮仓。而多年前,这里还是茫茫荒滩,土壤含盐量超过20‰,寸草不生。

姜夏烨所在的团队利用地质和海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很快将盐碱地的含盐量降到3‰以下。但随后,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首次改良5个月后,随着冬春季节到来,气候变化,田间发生了返盐现象,地里的农作物有一半都出现了死苗现象。

2017年,通州湾试种的44亩“海水稻”亩产达到680斤。此后,改良后的盐碱地,可以种植水稻的面积逐步扩大到如今的1.5万亩,亩产超过1200斤。

随着盐碱地改良面积不断扩大,除了小麦与水稻轮种,这里还开始尝试种植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