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大黄鱼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主要的渔业资源之一,位列东海渔业“四大海产”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的同时,还通过不断提升大黄鱼养殖技术水平,来提高大黄鱼的品质和产量。
在位于福建宁德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关注大黄鱼种苗的生长状况。通过采用基因和芯片等技术,大黄鱼无论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新的突破。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博士后 柯巧珍:我们采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技术路线,来选择那些很难通过群体选育技术来选育的品系,能够大幅提高养殖黄鱼的成活率。
在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白基湾,记者看到,蓝绿相间的渔排上,现代化的养殖设备一应俱全,助力大黄鱼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宁德市大黄鱼养殖企业负责人 尤维德:24米×24米、12米深度,我们现在一口养10万尾,收50吨的鱼。现在我们整个投饵料什么的都是机械化了,鱼的品质和原来不一样了,水质也好了。
不仅如此,从2018年开始,福建通过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持续推动养殖网箱“小改大”和“大改深”,建成深水抗风浪大网箱3450口,在进一步优化养殖网箱布局同时,也加速了养殖区域的水流交换速度。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大黄鱼养殖品质和经济效益,也降低了大黄鱼的病害发生率。
宁德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直属二大队大队长 阮璟:航道畅通、水流畅通,鱼病就减少了,这些年以来,澳内这一块就基本上没有大病、白点病这一类,从这个来讲就保证了鱼的质量和成活率,鱼的病少了,自然成活率就多了。
今年,福建将全面完成44万口养殖渔排升级改造、新增深水抗风浪网箱100口,进一步拓展水产品发展空间。
在浙江,依托得天独厚的岛礁资源,当地率先发展深水网箱和深远海围栏养殖,实现了从近岸小网箱向深远海大型抗风浪设施拓展,大黄鱼每立方米水体最高养殖效益达1200元,形成了特色优势养殖产业,构建集苗种生产、鱼种培育、养殖、病害防疫、加工、流通等一体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大黄鱼消费火爆 开辟预制菜等多个赛道
2022年,福建省大黄鱼产量已达19.47万吨,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以上。随着大黄鱼产量的增加,福建大黄鱼养殖企业也在拓展预制菜的新赛道。
在福建省宁德市,这家从事大黄鱼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主打的速冻大黄鱼产品,销量稳居电商平台生鲜鱼类的第一位。
目前,福建正在实施“国鱼计划”,积极推动大黄鱼等海洋水产从种苗、养殖到加工、品牌、市场的全链条提升。
总台央视记者 马宁:我现在来到了宁德市当地一家比较大的黄鱼生产企业,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就是工人们正在把已经腌制好的黄鱼经过分捡、称重、打包、送进冷库,这些经过处理的大黄鱼就可以通过冷链物流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大黄鱼加工企业现场负责人:这边就是腌制好的鱼鲞,腌制好的鱼鲞会进行清洗,再装到这个篮子里面。我们车间保持15℃左右,不会变质,但是我们需要速冻,基本上速冻时间是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早上再进行专箱打包,就变成成品销售全国各地。
大黄鱼预制菜的火爆也让企业不断提升大黄鱼的种类和品级。
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会长 尤信铃:我们又研发出了无刺鱼柳,能够做到100%无刺。在加工过程中有留下来一些其他的一些下脚料,像鱼骨头,我们熬成汤,再煮成黄鱼面销售,我们要把这条鱼全身都利用起来,这样才能够促进大黄鱼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