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渤海之滨,世界的目光齐聚天津。

6月27日至29日,以“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将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商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及学术界的1500余名代表,将围绕重启增长、全球背景下的中国、能源转型和材料供应、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趋势、保护自然和气候与部署创新等六大主题,展开深入对话与交流,探讨通过构建全新的行业发展模式和合作伙伴关系,重新激发创新活力和企业家精神,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全过程准备,全方位保障


(资料图片)

当好东道主,拥抱达沃斯,喜迎八方客,展示津城美。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论坛筹备工作,组建了筹备协调委员会和15个专项工作组,全力以赴做好准备工作。今年1月28日筹备工作启动,按照“三大场馆、四大活动单元、十大业务板块”,稳扎稳打、有序推进。目前,会场保障、嘉宾接待、交通保障、志愿服务等10个方面都已做好筹备工作。

“此次服务保障工作规格高、团组量大,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一团一策’。”天津市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共青团天津市委作为志愿者组牵头单位,选出823名青年志愿者,为大会外事接待、内宾接待、交通口岸、安全保障、车辆保障、会议保障等40多个岗位提供服务。

在市容景观方面,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对全市主干道路进行摸排,对海河沿线和重点道路夜景灯光设施进行排查维护,加强景观照明设施管理。

在交通保障方面,天津市交通运输委通过做好专用车辆ETC车载设备安装与通行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工作,确保主线道路以及信息渠道的畅通。

“我们秉持办会是为了办事的理念,将年会打造成为服务国家主场外交、深化国际对话合作、展示天津形象的重要平台,将把年会办成一届绿色、创新、开放、务实、高端、精彩的国际盛会。”天津市副市长杨兵说。

搭建对话平台,共促合作发展

本届年会是三年多来世界经济论坛首次在亚洲举行线下会议。夏季达沃斯论坛重返中国,备受期待。

世界经济论坛相关负责人陈黎明认为,应对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应对之道。本届年会将继续秉承中立、公正的立场,提供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我们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感受到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包容与合作。”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表示,公司将向参会嘉宾展示最新科技和绿色发展成果,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各国政界和工商界提供交流对话平台,将有助于帮助各方加深对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理解,坚定深耕中国、投资中国的信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司副司长高健说。

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家电、汽车等领域的全球最大市场……今日之中国经济,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成为本届论坛与会嘉宾热议的重点。

“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力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的恢复。中国市场的复苏将为全球企业提供新的增长机遇,并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陈黎明表示。

激发企业家精神,探寻经济复苏之道

企业和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创新变革的主力军,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年会的关键目标是重新激发亚洲和世界各地的创新活力和企业家精神,探寻经济复苏之道。”陈黎明说。

——创新为要,增强发展活力,激发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不仅带动企业发展壮大,更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恒昌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秦洪涛认为,全球经济加速转型,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广大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弘扬企业家精神,要求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寻求机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说,近年来公司在饲草种植、养殖加工、质量安全、品质提升、产品创新等方面,着力加强自主科研攻关,“要在企业家精神引领下,继续探索,不断创新,加快推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

——绿色引领,促进低碳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然选择,实现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广大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展现担当作为。

“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创造了新的需求。拥抱和适应绿色发展,从长远来看能降低企业的风险与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与收益。”苏州易来科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新虹说。

——互学互鉴,加强对话交流,共谋发展之策。

夏季达沃斯论坛是破解全球化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平台。“得益于我国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电池研发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陈新虹认为,企业通过论坛能够获得更广范围的认可,与各环节、各区域客户和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优势互补、资源交换的基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