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张祖豪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一词最早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每至端午,粽香飘来,家国情怀和文化印记是不变的内涵,需要我们不断赓续、发扬光大。
端午,是家的味道。有一种光,能温暖胸膛,哪怕闭上双眼,心里依旧辉煌;有一种情,是一片皎洁月光,即使身处低谷,眼里始终有光。它是每个人心中隐藏的最美好的记忆,是生活中的仪式感和归属感。每当端午来临,淡淡的艾叶香,浸泡着的青粽叶,母亲娴熟地包着粽子的模样,都让我们难以忘怀。所谓记忆中的滋味,就是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大道至简,人生至味是家味。家的味道是多种多样的,有着不同的风格,每种味道对每个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含义。然而,家的味道又都如此神似。挂艾草、燃菖蒲、吃粽子、喝雄黄酒、佩香囊、看龙舟……纵使与家相隔万里,也抹不去记忆深处的味道。纵使年华老去,祖国的传统节日也将永世繁盛。端午节,无论是何种味道,终归都是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端午,是国之情怀。端午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中国人共同精神世界里永不磨灭的记忆与牵绊,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正是家国情怀的存在,方才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时期,屈原胸怀天下、心系国家,虽被流放仍不改其志。最后,在楚国都城被攻破之际,毅然跳汨罗江自尽。自此,后人便将端午节视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也从此承载了厚重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内涵。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为爱国情怀增色,守望相助、攻坚克难,让炽热的爱国情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流淌、升华。只要中华民族精神永固,家国情怀的根和魂就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能接续相承,始终给华夏儿女以滋养和慰藉。
端午,是文化的印记。2009年,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存续千年而历久弥新。端午“挂菖蒲、喝雄黄酒、挂艾草”等习俗,与中医学文化亦有互通之处。端午又称端阳,这一天阳气旺盛、万物皆盛,据说当天的草药在一年中“药效最强”。“端午好插秧,家家谷满仓”,端午节也是种植稻谷的好时节,许多农人也会赶在此时插稻子。端午农耕文化孕育了和谐共生、生态循环的农业生产观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启示意义,更与现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相契合。
端午佳节,烙下的是文化印记,传承的是家国情怀。让我们与家国同行、与时代并肩,不断丰厚其精神内涵,在一起向未来中,行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