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青海日报融媒体5月23日讯(记者 贾泓 陈俊)“以学校为中心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目前还存在学校教育‘一条腿’长,家社教育‘两条腿’较短的局面,为此我们创新探索破局家、校、社协同教育有机融合现状,构建起和谐、高效、科学的1+1+1>3协同育人效果……”5月23日,西宁市西川中学校长周有寿说。

孩子与家长互动。

孩子与家长互动。

据了解,西宁市西川中学毗邻西宁地区最大的青藏高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学校生源多为流动人口子女,家长忙于经营生意很难照顾好子女的学习,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学校周边教育环境欠佳。为此,西川中学围绕SWOT(内在优势、劣势,外在机遇、挑战)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优势与不足,紧扣协同育人出发点、粘合剂、驱动力三个关键点,探索出以“和合”为基础,以“和润西川,协同提升”为目标,通过“大家访”“家长讲堂”“家长开放日”等常规路径,统筹“社区联谊”“守护陪伴”“资源融合”等资源,逐步盘活校园周边党、政、社区及企事业资源,最终形成家、校、社协同教育良好氛围。

孩子与家长互动。

“学校是文化提升的主阵地,家庭是品德涵养的主战场,社会是实践锻炼的大舞台。只有各展优势协同配合,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才能达到1+1+1>3的育人成效。”周有寿介绍,今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这是继2022年1月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后,有关家、校、社协同的又一重大措施,在进一步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职责定位及协调机制基础上,为学校有效落实三方协同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