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要想实现吨粮田之上促单产,除了农田必须是高标准农田之外,本土化的“良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资料图)

张文国是德州一家种子企业的负责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地里查看新育种小麦的各项性状。

去年,张文国公司选育的德麦008,小麦平均亩产高达839.2公斤,刷新了德州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今年,他们在德麦008的基础上又共选育了几十个品种进行试验。

种子适应本地气候和环境,才能呈现最好的长势,这也要求种子必须本土化。

去年,德州的15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审定,审定品种总数达160多个。目前,德州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种子质量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

推广集成增产技术 提升粮食产量在采访当中,记者也发现,在吨粮田的建设过程中,单一技术的应用很难提升粮食产量,必须实施多项增产技术。而德州在推广集成增产技术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在德州乐陵南夏村,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科技小院”。这里聚集了多家国内农业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眼下,正是小麦春管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为了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德州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让技术真正落到万亩田间。

种粮大户张丙学在临邑县合务镇承包了450亩地种玉米和小麦,他通过半托管的方式,把自家土地交给当地合作社进行管理。

张丙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合作社托管的种植成本每亩1100元,自管大概1200元—1250元,每亩可节省150元左右。

目前,德州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769万亩,通过经验累积,当地还创建了以机械化生产、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