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分析认为,适时采取降准措施向金融体系释放长期流动性,有助于降低银行机构资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本次降准为全面降准,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估计将向银行体系释放长期资金5000亿元,每年为银行节约成本56亿元至60亿元。
为何选择此时降准,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中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另一方面,一二月份国内信贷强劲扩张等原因,使部分银行长期流动性偏紧。加之主要经济体“加息潮”所带来的“后遗症”出现,海外银行业风险加大,全球流动性承压。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为缓解年初以来银行缺长钱的压力、配合财政前置发力,以及稳定市场预期等,央行通过降准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提振信心,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和银行业平稳运行。
分析认为,在诸多货币政策工具中,降准所提供的流动性期限最长、成本最低,因此政策效果较为明显。此次降准有望发挥四方面作用:一是政策尽早发力,提振市场信心;二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四是有利于满足房企和居民的合理融资需求。
专家表示,降准能够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使信贷总量保持合理增长,对稳就业、保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可以为小微企业营造适宜的货币信贷环境。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高瑞东:在去年已经推出两次降准和科技创新再贷款等一系列结构性工具的基础上,此次央行再次全面降准,充分体现了人民银行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和提振经济的决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此次降准传递出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业内人士预计,后续央行降准等工具仍在工具箱,货币政策将继续采取“总量+结构”的工具组合,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复苏、物价表现和银行体系流动性情况,相机抉择、灵活调节,加大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