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两会报道组郑馨悦孙文青

“随着亚健康人群数量增加,保险核保中的次标体、非标体增多,居民对于带病体保险的需求日趋提高。带病体人群则是在亚健康、慢病人群基础上提出的新定义,特指特定疾病或重大疾病的人群。”近期,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朱同玉关注到,如何有效管理带病体人群风险,同时补充普惠保险基金池,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普惠保险的重点。一方面,带病体人群希望进一步推出细分病种的保障产品,接受以更高的费率换取更高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居民就医的基本保障,参保人群最多,覆盖带病群体,且定位为保基本,待遇水平不足以抵御既往症患者长期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而传统商业保险长期将带病体人群拒之门外,导致带病体人群的医疗保障缺口巨大。

因此,在朱同玉看来,带病体保险的创新发展对于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回应居民关切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朱同玉建议,一是填补医保与传统商保的保障空白,探索“治已病”与“治未病”融为一体的新型保障形态。通过纳入更多健康服务(体检与疾病早筛、诊疗与用药服务、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带病体保险可进一步提高国民健康意识,打造更全面的健康生态,实现人群广覆盖、健康广保障、负担可承受的普惠健康的战略目标。

二是创新研发针对带病体的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如聚焦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病种——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设计更具专病化的保障产品,以防癌症复发、重疾并发症为保障内容突破口,切实为带病体人群提供保障。

三是医保-商保-医院-医药多方协作,推动带病体保险产品研发推广。商保公司独立开发带病体保险,面临能力和动力的瓶颈。呼吁广大医疗机构、医药公司、地方医保、商保公司和第三方公司联手合作,在推动产品设计、提供特药保障等多个维度对产品开发运营提供帮助,多方主体的参与协作有助于推动带病体保险的创新研发。

四是实现数据共享,促进医保与商保的保障衔接。打通基础医保和商保数据,助力创新型商保产品的待遇设计、费用精算和风险控制,推动基础医保与商保的保障衔接。带病体保险的运营需要积累更多的数据,增加数据共享的颗粒度,打通医保局、保险公司、药企等多方数据链条,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测算,提高项目稳定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