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许昌建安区推进纠纷多元化解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宋晓东
“接案如命令!区人民法院诉调中心立即成立由立案法官和调解员参加的调解专班,仅用一天半时间,既保住了60多吨小麦不遭受损毁,又使矛盾在基层顺利化解。”8月25日,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5月29日,时值麦收时节,遇到阴雨天,建安区种粮大户贾某与某粮油公司签订了500吨小麦烘干协议,约定烘干结束后统一结算费用,并交订金两万元。6月3日,贾某首批60余吨小麦运达某粮油公司,由于该公司日烘干工作量为200吨,开机一次至少需要烘干80吨小麦,公司要求贾某尽快送过来一些小麦。第二天,雨过天晴,贾某提出不再烘干小麦。某粮油公司以不履行合同为由,暂扣押了60余吨小麦和押金,双方产生纠纷。
随后,贾某将某粮油公司诉至建安区人民法院。法院诉调中心第一时间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通报了案情,通过联动调解形式成功化解。
近年来,许昌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安区委政法委推动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建立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方案》,印发《关于依法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方案》,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构建立体化解纷体系,建立网格化诉源治理机制,即筑牢一个阵地,成立建安区诉源治理中心,设立16个乡(镇)诉源治理工作站、386个村(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形成一张网全覆盖;建强区、乡、村三级诉源治理团队,由常驻巡回法庭指导员(法官或法官助理)、诉调对接联络员(驻村警察或网格员)、专职(特邀)调解员(聘“五老”人员)组成,实行三级联动。(赵红旗 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