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 闫丽君 实习生 张恒

7月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烟台市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方案》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景旭介绍发布了《烟台市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方案》的有关情况。在节水压减,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烟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24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

景旭介绍,烟台市是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674.7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5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15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世界人均的1/20,属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2.7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烟台市城乡供水、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烟台市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通过实施“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等综合整治措施,地下水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控采限量,严格地下水监管。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地下水量水位双控管理,定期开展地下水位监测,强化取用水监管,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从源头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开采量由2001年的7.7亿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55亿立方米,地下水埋深由2001年的6.05米稳步回升到2022年的4.46米。

节水压减,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认真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建立市级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积极实施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全方位节水,严格高耗水行业管理,全市列入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中高耗水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11.37立方米,居全省第二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24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扎实推进水资源税改革,通过实行差别税率,合理提高地下水水资源税标准,有效促进地下水资源限采制度的落实。

水源置换,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海淡水、外调水”五种水源配置。优化城市供水水源结构,城市供水由取地下水为主改为取大中型水库地表水为主,地下水源地按照备用水源地进行管理。科学调引客水,2015年以来累计调引客水7.3亿立方米,保障了烟台市城市供水安全。将非常规水源纳入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持续加大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2022年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7206万立方米,比2021年增长108%。

修复补源,增加供水能力。加快水源及连通工程建设,增加地表水可供水量。截至2022年底,全市1061座各类水库,总库容达到18.1亿立方米,建成了11处区域内水系连通工程。2020年起开工建设的老岚水库,计划2023年底前具备蓄水条件,总库容1.5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85亿立方米。积极开展地下水库、河道拦蓄、回灌补源渗井等补源工程建设,建成河道拦蓄工程247座,大沽夹河、黄水河及王河3座地下水库总库容达到3.1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达到1.37亿立方米,有效提升了地下水补源能力。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地下水管理条例》,持续做好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日前,烟台市水利局牵头编制了《烟台市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于2023年6月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