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一种全新的月牙形缝合瞳孔成形术,在毫厘之间搭建起“光明之桥”。近日,成都爱迪眼科医院姚晓明教授联合角膜病专家康黔主任、屈光手术专家杨雨昆主任首创该项术式,并形成论文《一种新的月牙形缝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虹膜缺损》,获国际著名眼科医学杂志《BMC Ophthalmology》(SCI期刊)发表并推荐。

成都眼科专家首创月牙形缝合瞳孔成形术。会敏 摄

瞳孔是人体眼部重要光学组织,它的散大缩小可以保证进入眼球的光线始终适量,使落在视网膜上的物像清晰,且避免过量光线损伤眼球。而一旦瞳孔周边的虹膜受损使瞳孔变大、位移、变形等,就可能形成视物像差、单眼复视、眩光、光晕、畏光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视觉质量。而虹膜缺失、损伤等引起的瞳孔缺陷,可通过瞳孔成形术和人工虹膜植入术修复。

由姚晓明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与角膜直径长度相似的弯针,通过一次进针三次绕线的封闭式双线缝合,一次成型,完成对缺损虹膜的缝合,恢复瞳孔形状、位置和光学功能。姚晓明教授称,由于手术中缝线轨迹如同新月,月牙的英文单词为“cresent”,其首字母“C”又与瞳孔成形术缝线的穿行路线吻合,于是他们将其首创的这种术式命名为“月牙形缝合瞳孔成形术”或“C形瞳孔成形术”。

发表论文显示,经过对接受了月牙形缝合瞳孔成形术患者的跟踪随访,21位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瞳孔恢复圆形且居中,瞳孔直径小于等于3mm。患者术前的眩光、视物扭曲、头晕和畏光等症状基本消失,术后内皮细胞损伤也极轻微。

相较于传统的瞳孔成形术,月牙形缝合瞳孔成形术的操作更加简洁,也不需要特殊手术器械。据姚晓明教授介绍,人眼前房直径12 mm,中央深度仅3 mm,周边深度平均不到2 mm,在如此小的空间内穿行缝线,极易导致虹膜豁裂、内皮细胞和晶状体损伤以及缝线反复进出前房引起的眼内感染,而C形瞳孔成形术可使手术过程更加简便,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术式的上述并发症。

形成《一种新的月牙形缝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虹膜缺损》论文后,很快被国际著名眼科医学杂志《BMC Ophthalmology》采用并刊发。据了解,该杂志为SCI(科学引文索引)期刊,编委会由来自超过38个国家和地区的195位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所有论文均以开放获取(OA)方式进行发表,期刊采取单盲同行评议系统进行文章评审。

“我认为这个手术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得国际眼科权威学术机构的认可,而是它不需要特殊手术器械就能实施,是一种哪怕在医疗相对贫乏地区也能开展的技术。此外,它的操作更加便捷,在减小手术损伤的同时,便于更多眼科医生掌握。”姚晓明教授表示,月牙形缝合瞳孔成形术是我们中国医生首创并为之命名的术式,是中国医生为瞳孔成形术提出的一个合理、简便的解决方案。(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