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今年以来,该局围绕“创新+活力”新一轮优化营商改革,聚焦市场主体诞生、发展、退出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为市场主体“自由出生”、规范健康成长、有序退出营造便捷规范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智慧赋能,做好“准入服务”


(资料图片)

自2018年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接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委托,率先开展了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试点,建立了智能化申报,清单式、闭环式管理的工作体系。

据介绍,自主申报全程网办,申请人可直接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名称申报系统提交企业名称,避免了因同行业字号相同而产生的名称无法落地问题,依托智能化比对规则,推广信用承诺,赋予申请人更大的自主权,大幅释放名称资源。

北京还制定一正一负“两张清单”,放出活力管出公平。一张“正面清单”畅通新兴行业申报渠道,目前已纳入新兴行业规范行业用语270余条,为新业态、新模式顺利落地保驾护航;一张“负面清单”完善简明易行的禁限用字词规则,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容易使公众受骗或产生误解的字词及时纳入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引导和规范企业依法使用名称。同时,强化事后救济,对冒牌知名医院、冒用“大学”“学院”名称等不适宜企业名称依法进行纠正,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北京畅通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渠道,打通快速准入第一关,降低准入门槛,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今年1至6月,北京不含行政区划名称处理量为6441件,占全国处理总量的25%,居全国首位。

精准规范,做好“监管服务”

简政放权的不断深入和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更加考验政府监管效能,只有“管”得更科学、高效,才能“放”得更公平、有序和长久。

北京探索一体化综合监管,以规范高效监管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统筹全市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着力构建“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力争在创新监管上提质增效;深化随机抽查提升监管能力,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着力实现“无事不扰、违法必究”,将监管资源更多地投入到风险高的市场主体中去,减少对风险低市场主体不必要的干扰,减轻企业负担。

同时,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积极推动国家层面以及北京市级层面的纾困政策有效落实。今年上半年推动全市商业银行向企业退还各类费用超3930万元,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罚没款合计1.15亿元,有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渡过难关。

提能增速,做好“退出服务”

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是打造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便利化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方面。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进一步优化简易注销、建立除名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市场退出渠道。

其中,北京实施除名标记制度,开辟主体退出新渠道。对两种情形的市场主体进行除名标记:一是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撤销设立登记,满6个月未办理清算组公告;二是未申请注销登记、市场主体处于开业状态,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满两年且近两年未申报纳税。目前,已对首批31户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开展除名标记工作。

简易注销登记实施前,办理企业注销需要提供《企业注销登记申请书》、决定注销文件、经确认的清算报告、注销公告报纸样张、清算组备案证明、营业执照正副本等六大类材料,企业普遍吐槽“手续多、成本高、退市繁琐、注销难”。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中,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完善简易注销制度,不仅拓展适用范围,还完善承诺机制,明确市场主体在申请简易注销登记时,不应存在未结清清偿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应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等债权债务,全体投资人应当书面承诺对上述情况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期由原来45天缩短到20日,依托“注销一体化”平台,实现与税务等部门注销信息的实时校验和共享,企业通过“e窗通”一站式办理注销。

目前,北京已逐步建立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今年1月至6月,通过简易注销方式注销企业2.41万户。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