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华 单华燕 周燕)一个月的时间,参加了8场“升学宴”,道喜背后是苦笑;明明腰包紧张,还要随“大礼包”,只为有面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毕业季的来临,各种“升学宴”粉墨登场、肆意盛行,不仅成为贪腐寻租的隐身衣,也在觥筹交错中,把原本朴实的人际关系绑上了世俗的“战车”,使纯洁的情谊下架为低廉的“商品”。部分老百姓形容,以人情为目的的“升学宴”,其实就是“鸿门宴”。

如何不给“金榜题名”蒙羞,不让“升学宴”成为“升学厌”?珙县纪委监委用“硬核监督+温情关爱”,一方面对“重点”家庭早提醒、早预防,另一方面掌握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到早关心、早帮助,既让监督“长牙”、纪律“带电”,又在监督上用好巧劲柔情,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乡风文明不断提高。

为人民群众算“明白账” 把群众认同当作“第一选择”

“今年我们不办了。省钱、节约!我们响应政府号召,(面子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在珙县观斗苗族乡白仁村黄学连朗声告诉记者。她孙女今年考上了大学,要搁在以前,“升学宴”非办二三十桌不可。

7月24日,观斗苗族乡纪委在前进村走访时,现场为党员干部“算账”:“办酒收的钱除了‘回本’,就是别人暂存的随礼,今天收200,明天还400……经济上不划算,欠下的‘人情债’也是负担。”公开算账让群众明白大操大办既消减收入,也给邻里亲朋添麻烦,既失‘里子’,又丢‘面子’,推动达成自觉抵制的共识。“观斗苗族乡今年所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没有办酒席。”该乡纪委副书记熊焱言语中透出成就感。

为了让农村酒席不至成为群众生活重荷,珙县纪委监委将监督关口前移,联合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以抵制大操大办宴席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倡导以短信、电话、鲜花、座谈等文明方式表达心意……

珙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感慨道:“移风易俗,就是要以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去纠正错误、低俗的价值观,但这个过程必须以人民群众认可的方式去推进。把握好这一关系,移风易俗才不至于变成‘一厢情愿’。”

给领导干部打“预防针” 把硬核监督当作“第一关口”

“村干部都不办,我们自然也不办。”洛亥镇油岭村村民对前来走访的镇纪委书记李锐说道。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珙县纪委监委聚焦问卷反映的“升学宴”突出问题,将全县在中考、高考中取得“佳绩”的党员干部家庭列为重点监督对象,通过乡镇纪委、派驻(出)纪检监察组提前介入进行一对一谈话提醒、单位主要负责人再次进行谈话提醒的方式层层传导压力,实现了“多一分事前提醒,少一分事后追责”的良性循环。

同时,保持利剑高悬,各纪检监察协作区统筹监督力量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酒店、餐馆、农家乐等场所,深挖细查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等顶风违纪问题线索,发放《党员干部践行城乡宴席新风承诺书》2万余份,用铁的制度对“升学宴”“谢师宴”等大操大办陋习釜底抽薪,真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珙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解释:“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一则通过党风带民风,让干部和群众心贴心。二则党员干部在乡村占主导地位,只要他们不参加,很多人情往来就运转不下去。”

向困难学子送关爱 把群众冷暖当作“第一信号”

“我想办个‘升学宴’收点‘人情钱’筹学费,但稍不注意也可能‘亏本’,现在了解了栋梁工程等助学政策,‘升学宴’我肯定不会办了。”在观斗苗族乡白仁村村民杨志旭家里,该乡纪委联合关工委正在给杨志旭解读栋梁工程政策。为了孩子的学费,杨志旭已经好几天睡不着觉了,听到这个好消息,他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感谢叔叔阿姨对我的帮助,我一定好好学习,绝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关心。”挥手告别时,杨志旭的儿子紧跟在纪检干部身后送了又送……

在大刀阔斧破除陋习的同时,珙县纪委监委坚持惩治结合,既打“板子”,又开“方子”,在送上“廉”提醒的同时,悉心关怀学子“冷暖”,在硬核监督的同时,让政策温暖直抵民心。(完)

推荐内容